鉋書123的那些事~~
三本鉋書是在什樣的機緣下問世~
從沒想過我有能力編輯出版品,也沒想過出版的是專業的工具書,更沒想到會接二連三。
台灣第一本介紹鉋的專書~⟪臺灣傳統木作手工具鉋⟫
2011年開始醞釀出版一本介紹台灣鉋的專書(編輯鉋書的初衷),一直到父親過世那年(2014年3月),除了電腦中記錄的影片、圖片之外,對於書本大綱、結構完全沒有雛形。
父親過世時,在父親靈堂前向父親許諾會完成他的心願,出版一本介紹台灣鉋的書。
沒有寫書經驗、沒有編輯經驗、不會製作鉋刀的我,在父親靈前許諾會完成他的心願,究竟要如何完成?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人一旦下定決心做一件事,無形的助力往往會在適當的時間點出現。
或許是父親的指引,或許是冥冥中注定......
二十幾年前我曾在出版社服務,在苦思不著如何進行鉋書出版之際,腦中突然出現一個想法~尋求二十幾年前曾經服務過的出版社協助。
二十幾年未曾聯絡的老東家,二十年後再次見面,老東家知道我想為台灣傳統工藝盡一份心力時,無條件提供人力支援,指導編輯、排版,協助潤稿,安排印刷廠到網路書店銷售,一路開綠燈順暢通行,解決有關出版書籍所有關卡。
我不禁地想,出版台灣鉋書這件事是不是在30年前上天就已經埋下伏筆,在我初入社會工作時便安排我到出版社工作,熟悉書籍出版到銷售流程。以致在尋不到願意出版台灣鉋書籍的單位時,也能順利完成出版鉋書的任務,完成父親的心願,完成對父親的承諾。
台灣第一本鉋書⟪臺灣傳統木作手工具鉋⟫是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無論如何,排除萬難都要進行。
第二本鉋書⟪自己動手做平鉋⟫的問世與第一本鉋書相隔兩年又三個月.....
❥❥❥❥❥❥❥❥❥❥❥❥❥❥❥❥❥❥❥❥❥❥❥❥❥❥❥❥❥❥❥❥❥❥❥❥❥❥❥❥❥❥❥❥❥❥❥❥❥❥❥❥❥❥❥❥❥❥❥❥❥❥❥❥❥❥❥❥❥❥❥❥❥❥❥❥❥❥❥❥❥❥❥❥❥❥❥❥❥❥❥❥❥❥❥
”鉋“這項工藝是冷門技術,相對書籍也是冷門書籍,雖然叫好卻不叫座,既然銷售量受限,但為什麼還推出第二本鉋書?
在父親身邊工作那些年,隨手記錄父親口授製鉋要領,也拍攝一些製鉋畫面。但心中一直猶豫著,究竟要不要將鉋刀製作過程編錄成冊。
製作鉋刀雖然看似不難,但是要製作一把好用的鉋刀卻隱藏許多只有老匠師才知道的秘技。
父親常說:「做鉋刀哪有什麼!」
但每每講到製作鉋刀技巧,總是鉅細靡遺的敘述不同款式鉋刀的製作要點。
我猶豫自己有沒有能力完成這件連學者都無法做到的事,但是又想到我手上記錄著父親傳授製作鉋刀的關鍵技術。不公諸於世,這些技術在我手上並無用處;要公諸於世,我有這能耐嗎?
父親在世時,憂心流傳百年台灣木工製鉋技術在製鉋師傅逐漸老邁、逝去時,也隨之消失。傳承製鉋技藝是父親掛在心上的事,原本他想在有生之年將畢生經驗傳給有心想學製鉋技術的學徒,無奈阻力太多,最後不了了之。
曾有傳統工藝匠師說:「技術代代相傳雖然可以延續工藝,但是如果下一代無法學習精髓,之後將一代不如一代。」
的確,時空背景不同,人文素養隨著時代演進也會改變。工法技術雖然可以透過師父口授心傳,但...工作態度是個人修行。
文字記錄工作技法,加上圖片輔佐說明,至少能保留當代匠師的“手路”,將匠師的精神、態度透過文字傳遞後世。至於誰能得到真傳,就看個人修煉。
口述只能傳承至下一代,圖文並茂的出版品有機會將當代匠師的技法、精神、態度傳遞更久遠的世代。
鉋書原本規劃
第一階段:介紹曾經出現在台灣木工行業所使用的各式鉋刀:⟪臺灣傳統木作手工具鉋⟫
第二階段:如何選材?如何製作平鉋?製作平鉋需使用哪些工具?整修鉋刀技巧...等等:⟪自己動手做平鉋⟫
第三階段:記錄台灣平鉋刀刃及鉋台製作規格圖:⟪臺灣傳統木作手工具鉋之平鉋規格圖繪⟫
第一階段出版⟪臺灣傳統木作手工具鉋⟫之後,不確定究竟會不會進入第二階段,所以第一階段便將製作平鉋的一些畫面編入書中。
後來還是出版了第二階段⟪自己動手做平鉋⟫,但出版⟪自己動手做平鉋⟫時,也不確定第三階段的鉋書會不會繼續?所以便將第三階段的資料濃縮鋪陳於附錄篇章。
假如沒有進行到第三階段各式台灣鉋規格圖及製作要點,至少⟪自己動手做平鉋⟫書中有簡略概述。
如果⟪臺灣傳統木作手工具鉋⟫是木工工具書中的武俠小說,那麼⟪自己動手做平鉋⟫就是木工工具書中的武功秘籍。
❥❥❥❥❥❥❥❥❥❥❥❥❥❥❥❥❥❥❥❥❥❥❥❥❥❥❥❥❥❥❥❥❥❥❥❥❥❥❥❥❥❥❥❥❥❥❥❥❥❥❥❥❥❥❥❥❥❥❥❥❥❥❥❥❥❥❥❥❥❥❥❥❥❥❥❥❥❥❥❥❥❥❥❥❥❥❥❥❥❥❥❥❥❥❥
第三本鉋書⟪臺灣傳統木作手工具鉋之平鉋規格圖繪⟫距⟪自己動手做平鉋⟫出版時間相隔四年又九個月。
相隔這麼久,是因為心中搖擺不定,心累啊~
疫情這段時間,暫時停止門市運作,只透過網路行銷,所以空閒時間增多,尤其是在疫情嚴峻的那段時間,幾乎足不出戶。(實在無聊透了!)
這段期間著實無聊,每天天馬行空想搞點事做做。心裡揣著,木工朋友都能做出縮小版木工工具,而我有各式鉋刀的規格尺寸表,也有製作鉋刀的方法,手邊工具也齊全,為什麼不利用疫情這段空閒時間,動手玩玩已經想很久的微縮版迷你鉋?!
其實做微縮版迷你鉋的想法在腦中已經存在許久,只是沒有付諸行動,或許應該說腦袋空空想不出該怎麼做。拜疫情所賜,休生養息許久,這次竟然讓我腦洞大開,想出製作方向。於是......
取木料按3:1比例(註1)微縮,製作方法全程按照⟪自己動手做平鉋⟫中師傅製作鉋刀的流程進行。
在正式製作之前,先繪圖、標尺寸,然後按圖製作。(我不是專業製鉋師傅啊~,我只能一步一腳印的按圖施作。)
第一個作品是小鉋(註2),許久沒有活動雙手動刀(業荒於嬉),所以第一支小鉋~失敗了(刃口太大)。
沒關係,失敗為成功之母,再接再厲!
第二次製作,手感慢慢回歸~成功了。(耶✌️~撒花❊)
雖然只是一支微縮版觀賞用的小鉋,手法還有進步空間,但第一次的作品,個人感覺~開心。
有了第一支的作品,增加了信心,接著製作中鉋。
一回生二回熟,雖然過程有失誤,還是完成第二個作品。(註3)
就這樣一頭栽入製作微縮鉋的世界,一面繪圖一面製作微縮鉋,沈溺於微縮鉋世界,一口氣將各式大大小小的平鉋都各做一支。
完成後,又順手做微型迷你書。(反正資料齊全,做本縮小版的迷你書並不難。)
全部完成後,我盯著微縮鉋和迷你書發呆,心裡想著:歐洲木工現也在瘋木鉋,而且他們資料保留齊全,即使是300年前的鉋刀,至今保存完好;一百年多前的書面資料,至今還保留完整。一切尚可按圖索驥、有跡可循。反觀台灣,台灣鉋資料保存多少?有多少人重視台灣鉋這區塊的文化?再過十年,木工鉋是不是要到文物館才能看到?
這些年漸漸體會到父親心中的遺憾,一個職人一輩子只會拿鉋、鑿、鋸、鎚製作鉋刀,一生投入鉋世界,初期為了謀生,後期為了延續鉋文化,卻拿不了筆為鉋文化留下記錄,那種心中的無力感。
我雖然不會製作鉋刀,但上天似乎早已安排,年輕時期到外面歷練、學習,中年回到故鄉學習父親的專業,最後將家中事業結合畢生所學,完成這項冷門又乏人問津的文化傳承。
就在一面玩著微縮鉋,一面繪圖過程中,發覺平鉋繪圖竟然都完成了,連刀刃尺寸規格也在不知不覺完成繪製。一本書都已經完成1/2內容,就順勢推出吧!
若問我,辛苦嗎?
我不覺得辛苦。
當一個人,為理念而努力,在看見成果的那一刻,會忘記過程的辛勞。
平鉋製作是所有鉋製作的基礎,唯有通曉平鉋製作理論,才能觸類旁通其他鉋製作技法。
木友們引頸期盼其他鉋類型的武功秘籍問世,學習鉋製作必須先融會貫通平鉋基礎,才能進階線鉋、溝槽鉋製作。
註1 英國袖珍屋製作比例為1/12,1 英吋 = 1/12 英呎。我將微縮版迷你鉋比例設為3:1,1公分=1/3台寸,原本1寸長,變成1公分長;8寸變成8公分,
註2 為什麼選擇製作小鉋?
如果失敗了,損失木料比較小(哈^o^)
✬在製鉋師傅的回憶中,當學徒製作鉋刀的第一個作品也是小鉋,理由一樣『如果做壞了,損失的木料比較少。』
註3 為什麼選擇先製作小鉋和中鉋?
因為中鉋和小鉋是木工入門最最最基本入門的木工刨具。
筆者:陳虹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