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台湾刨产业崛起前

刨刀产业崛起前,谁供应木工刨具给木工师傅? 

现代木工需要木工手刨,有专业制刨师傅制作供应,消费者到五金工具店或专业木工工具商店,就可以买到自己需求的刨具。
但是~
一百多年前的农业社会,没有专业工具商店,木工师傅需要各式木工刨具,如何取得?
  •  
明、清时期:
三百多年前(约中国明末时期),汉民族的祖先从中国到台湾垦荒。
从中国横渡台湾海峡到台湾,以当时的船运与海象,险象环生。为祈求航运顺利,先民带着他们信仰的神明神像一起渡海,以求平安。当平安踏上这片土地,生活逐渐稳定之后,为感谢及表示对神明的敬重,便在当地建盖庙宇,提供神明安身之处。
“鹿港”当时是台湾距离中国最近的港口,明、清时期的移民潮,带来许许多多的神明神像在鹿港落脚,形成鹿港地区庙宇高密度现象。
庙宇建造,带动相关木工工艺兴盛,除了建造庙宇的大木作,还有神桌神轿制作、神像雕刻、妆佛……等等。当人口逐渐增加,民生周边用具相对增加需求,当时许多的手工艺品大多仰赖中国输入,形成鹿港贸易兴盛。台湾富庶生活,吸引泉州、福州、潮州、漳州等地的民俗艺师也纷纷带着一身技艺来到鹿港定居生根。
道光初年(1821年)后,港门沙淤,港路狭窄淤曲,商船不易停泊,往来商船逐渐减少。当时的鹿港除了供应鹿港当地人的需求,甚至整个中部地区的物资贸易也都是由鹿港的小贩运送,北到苗栗,南至恒春。
港口淤积,商船无法停靠,鹿港贸易面临无货供应的窘境。道光年间这一群留在鹿港工艺精湛的匠师开始自行生产制作,并且收受门徒传授技艺,鹿港的工艺于此时期发展出雏形。
要成一名木工师傅,需历经三年四个月的磨练,除了要学会木工本业的技术外,也必须学会整理刨刀,到「出司」时,要学会制作刨刀。不会制作本业所需的刨刀工具,是无法「出司」。

 

鹿港丁家大宅:汉式建筑                                                                                  

什幺机缘开创台湾刨产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