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刨刀产业形成

刨刀产业形成 

刨刀产业发展的缘由,背后隐藏着台湾被殖民之下人民为生存的奋斗故事。
  •  

日治时期:
西元1895年,中国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台湾成为日本殖民地。
日治时期,日人大兴土木建设台湾,生活上举凡住、行、民生用品皆仰赖木工。当时,日本木工匠师引进日本木工技术,也带入日式大工道具。
身为一名木工师傅必须会制作自己本业所使用的刨刀工具,但并不是每位木工师傅都有能力制作工法精良的刨刀。鹿港家具木工业兴盛,有些「小木司」手艺精巧,制作刨刀精良又好用,偶尔在工作之余,制作刨刀贩售给其他同业木工师傅,刀具部份就委托打铁匠打造。
日治时期初,日式建筑建造所需的大工道具由贸易商从日本进口供应。然而从日本进口的工具价格昂贵,并不是每个木工师傅都有能力消费。于是商人委托打铁工匠打造刀刃,聘请技艺精湛的「小木司」,少量生产「线刨」,供应刨刀工具。专业生产刨刀获得木工师傅好评,许多木工师傅愿意花钱购买工法精良的刨刀。此时期值欧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量产观念导入,工业生产型态逐渐形成。专业制造刨刀工具的行业在此时期开始,木工生态也因此改变。
原本要成为木工匠师之前必须先学会制作工具的技能,在工厂量产制造供应下,木工学徒不再学习制作木工手工具,因此后期木工师傅逐渐失去制作刨刀的技能。这个时期,大约在一百年前,日本管理台湾中段时期。
中国的移民潮,带入汉式木作工具;日本殖民时期,引进日本大工道具。台湾刨刀,结合汉式和日式木工工具形式。



花莲 万荣 林田山场长宿舍

谁开创台湾刨产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