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心
我做到了!
我做到了!
我终于做到了!
我终于做出铇刀了!
是~迷你版的袖珍铇
这是以师傅制铇工法完成的袖珍铇!
这是台湾版的袖珍铇,
是常版铇刀的三分之一。
为了完成这项工艺,我走了十几年的路。
缘起~
2009年,我回到鹿港协助父亲经营工厂。
当时是抱着结束工厂的心态,那段时间接触来自台湾各地的木工师傅、木工玩家,在与之交谈过程,我发觉他们对铇刀的热情超过身处铇刀产界的我。
我发觉,到工厂购买铇刀的人,眼神中称充满星星,我感受到他们澎湃的热情。
在观察木工朋友与父亲之间的互动过程,发觉父亲对铇刀的坚持与执着,当木工朋友从父亲手中接过工具的刹那,感受到那份感动。
虽然身处铇刀产界,却未曾了解过铇刀。
当我想深入了解台湾铇,探索台湾铇的历史与过往时,竟然~找不到有关台湾铇的完整历史纪录。
那些年,在父亲身边工作,慢慢体会到父亲的遗憾与担忧。
我想帮父亲完成他的愿望!
自那之后,我全心投入铇刀世界!
………………………
疫情期间,暂停门市业务,转向网路销售。
这样的转变带来了更多弹性时间,得以随心所欲地探索各地。
我和Michael两人走访各地,遍及山上和海边,寻访旧友并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在自我介绍职业时,发现与我们年纪相当的朋友,不论他们现在从事何种行业,大家都有个共同的回忆~就是铇刀。
或许他们并未从事木工业,但他们的父亲或阿公曾经是木匠。
他们记忆中,有的曾经看着阿公做木工,有的看过阿公或阿爸留下的木工工具,尤其是有一根木杆,需要两只手推动操作的推式铇,令他们印象深刻。
在经济困顿的年代,多少家庭是靠着阿公或父亲双手握着铇刀,一刨又一刨地刨下丝丝刨花,积累出家产养育孩子,木工铇曾经是父祖辈们养家活口的生财工具。
我想在时代转变的路口,为台湾留下象征台湾木工的印记~台湾推式木工铇。
………………………
艺铇台湾 袖珍铇组
设计初衷
袖珍铇组成员:推式中铇、中小铇、工具布袋、袖珍书/平铇系列
推式中铇:
台湾铇的象征!
从研究台湾铇开始,到中国铇、日本铇、欧洲铇,与欧洲木工交流过程才惊觉,原来台湾铇与日本铇相似度90%。
唯一能区隔的是“推式把手”,和后来产界为了节省工时改变的工法“无入嵌膛口”。(注一)
所以将推式中铇规划为这次袖珍铇组的主角
中小铇:
木工初学者到工厂购买铇刀时,通常会请师傅建议应该选择的基础木工铇。
父亲总是推荐木工初学者购买推式中铇和中小铇。(注二)
工具布袋:
早期,木工工具店提供厚帆布制作的布袋,供木工师傅购买工具使用,方便携带出门。
工具布袋有着木工老师傅的回忆!
袖珍书/平铇系列:
我的双手曾经将工厂中各式铇刀送到木工朋友手上,我好奇的问木友知不知道购买的每种铇刀的用途。
通常木友回答「不知道」!
的确,过去台湾铇缺少详细完整的文字纪录。
文字是知识的传递媒介,透过文字可将知识代代相传。
几年前已陆续出版⟪台湾传统木作手工具铇⟫、⟪自己动手做平铇⟫、⟪台湾传统木作手工具铇之平铇规格图绘⟫。
这次袖珍铇组也将铇书元素加入,让收藏者在欣赏台湾铇之美时,也能了解台湾铇知识。
推式中铇、中小铇、工具布袋、袖珍书,一份象征台湾木工史的组合,适合自己收藏,更适合赠送亲朋好友,礼轻情意重!
注一
对于推式木铇与父亲曾有一个小小争议,在父亲进入铇刀领域,从事制暴工作工作一甲子那一年。
我为父亲设计ㄧ套纪念铇,当时有50组,我们为了要制作推式铇和拉式铇的数量有分岐。
父亲想要全部制作推式铇,但我接触的客户中有多数人订购拉式铇,后来我们达成协议,推式铇、拉式铇各制作25组。
真正推出销售时,选购“推式铇”的木友多于“拉式铇”人数。选购“推式铇”木友的看法和父亲一样,推式铇是台湾铇象征。
注二
中小铇属于小铇系列,早期木工只有小铇做为小处修缮的刨具。
六O年代,国家广设木工职业学校,培育木工技术人员。
此时,因应学校需求,将小铇长度加长,既可用于小处修缮功能,亦能修饰木件边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