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主任 張仁吉
鉋是工具也是工藝
工具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科學界過去曾宣稱使用和製造工具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基本特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工藝製作而言,工具同樣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要把工作完成,做得完善,依製作過程中不同的工序、工法,而需要選用合適的工具來進行。
在木工藝的領域,鉋刀是最為基本的手工具。鉋刀的種類繁多,像是小鉋、長鉋、合鉋、短鉋、立鉋等等。針對大木、小木、細木等不同應用範圍,在不同的工作階段,使用鉋刀的型式、尺寸也有分別。科技發達的現代,雖然有各式木工機械、雷射雕刻機輔助木工創作,節省製作時間,但鉋刀仍是木工匠師不可或缺的工作夥伴。
進入木工操作現場,不能不懂得鉋刀的知識與技巧。然而,在臺灣整體木工領域中,卻缺少對於製鉋工藝技藝及知識文本完整的紀錄。製鉋匠師 鹿港司陳瑞華師傅生前慨嘆,經歷數代製鉋經驗的累積,才成就之臺灣鉋百年基業,至今臺灣製鉋技藝幾乎後繼無人,加上文本資料的缺乏,臺灣製鉋工藝瀕臨消失。因而,作者陳虹臻女士從鉋刀產業角度,記錄陳瑞華師傅畢生製鉋經驗,編著而成《臺灣傳統木作手工具鉋之平鉋規格圖繪》這本以臺灣鉋為主角的專業工具書。
本書梳理臺灣鉋專業知識,記錄包含刀刃、壓鐵、鉋台、鉋手等各組成部件數據,詳實繪製臺灣木工常用的平鉋鉋刃及鉋台規格圖說,兼而納入臺灣鉋與日本鉋差異比對,介紹不同式樣的歐洲鉋與金屬鉋。從本書中,我們深切感受到,鉋刀工具的製作本身也是工藝,不管是從鉋台與鉋刀、壓鐵等各組成構件的位置、尺寸、角度以及組裝方法都有要求。藉由本書之付梓,我們期盼能填補臺灣木工文化中缺失的鉋工藝基本資料,使木工藝知識體系更為完備。
目錄
I. 臺灣平鉋刀刃工法
・倒角刀刃(刀片)各部位名稱
・無倒角刀刃(刀片)各部位名稱
・壓鐵各部位名稱
・台灣鉋刃的演進
II. 刀刃規格圖繪
・台灣刀刃 1寸2分~2寸4分
・台灣刀刃(長版)1寸~1寸6分
・日本刀刃 36mm~70mm
III. 臺灣平鉋規格圖繪
・小鉋
・中小鉋
・小中鉋
・中鉋
推式(有鉋手)・無入嵌工法
拉式(無鉋手)・入嵌工法
・長鉋
推式(有鉋手)・無入嵌工法
拉式(無鉋手)・入嵌工法
鳩尾式鉋手規格圖
貫穿式鉋手規格圖
・立鉋
左式(左手用)・無入嵌工法
右式(右手用)・入嵌工法
・短鉋
・立鉋
平口工法
斜口工法
60mm 倒角刀刃規格圖
・不同角度鉋
高角度鉋
低角度鉋
台灣常態中鉋
・麗光鉋
高速鋼刀刃規格圖
・台灣鉋象徵~推式鉋
・承先啟後台灣百年鉋
・鉋~繼往開來轉型創新
商品規格
推薦序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主任 張仁吉
鉋是工具也是工藝
工具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科學界過去曾宣稱使用和製造工具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基本特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工藝製作而言,工具同樣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要把工作完成,做得完善,依製作過程中不同的工序、工法,而需要選用合適的工具來進行。
在木工藝的領域,鉋刀是最為基本的手工具。鉋刀的種類繁多,像是小鉋、長鉋、合鉋、短鉋、立鉋等等。針對大木、小木、細木等不同應用範圍,在不同的工作階段,使用鉋刀的型式、尺寸也有分別。科技發達的現代,雖然有各式木工機械、雷射雕刻機輔助木工創作,節省製作時間,但鉋刀仍是木工匠師不可或缺的工作夥伴。
進入木工操作現場,不能不懂得鉋刀的知識與技巧。然而,在臺灣整體木工領域中,卻缺少對於製鉋工藝技藝及知識文本完整的紀錄。製鉋匠師 鹿港司陳瑞華師傅生前慨嘆,經歷數代製鉋經驗的累積,才成就之臺灣鉋百年基業,至今臺灣製鉋技藝幾乎後繼無人,加上文本資料的缺乏,臺灣製鉋工藝瀕臨消失。因而,作者陳虹臻女士從鉋刀產業角度,記錄陳瑞華師傅畢生製鉋經驗,編著而成《臺灣傳統木作手工具鉋之平鉋規格圖繪》這本以臺灣鉋為主角的專業工具書。
本書梳理臺灣鉋專業知識,記錄包含刀刃、壓鐵、鉋台、鉋手等各組成部件數據,詳實繪製臺灣木工常用的平鉋鉋刃及鉋台規格圖說,兼而納入臺灣鉋與日本鉋差異比對,介紹不同式樣的歐洲鉋與金屬鉋。從本書中,我們深切感受到,鉋刀工具的製作本身也是工藝,不管是從鉋台與鉋刀、壓鐵等各組成構件的位置、尺寸、角度以及組裝方法都有要求。藉由本書之付梓,我們期盼能填補臺灣木工文化中缺失的鉋工藝基本資料,使木工藝知識體系更為完備。
臺灣平鉋刀刃工法
世界各國鉋式樣各有特色,刀刃製工大同小異。西式鉋、中國鉋使用全鋼刀片,日本鉋採貼鋼工法。
明清時期,台灣先民從中國帶到台灣的刀刃也是全鋼。日本殖民時期,台灣鉋工法受日本鉋影響,刀刃改採貼鋼工法。現代全鋼刀、貼鋼刀皆使用。
鉋製作過程,刀刃尺寸設定有關鍵性影響,尤其是嵌入鉋台溝槽的倒角刀片,刀片嵌入鉋台多少寬幅最適當?刀片與壓鐵間的數據如何設定能穩定嵌入鉋台,且達到最優質的切削效果?
刀刃規格圖繪
本單元記錄台灣平鉋近代常用的幾款尺寸:1寸2分、1寸4分、1寸6分、1寸8分、2寸、2寸2分、2寸4分;除了台灣本土打造的刀片規格之外,也記錄常用的日本刀刃規格:36mm、42mm、48mm、55mm、60mm、65mm、70mm等;另外目前市面少見的長版台灣刀刃也列入記錄。
台灣長版刀刃並非特殊版,早期也是常態供應(長度4寸/120mm),或者說最早的台灣平鉋刀刃是長版刀刃,在此列出規格數據及繪圖,以作記錄。
本單元台灣刀刃採台寸(分)記錄數據,日本刀刃用公制(mm)記錄,以做區隔。刀刃範例製造年代約1971~2010年。
臺灣平鉋規格圖繪
・小鉋、中小鉋
・小中鉋
・中鉋
推式(有鉋手)‧無入嵌工法
拉式(無鉋手)‧入嵌工法
・長鉋
推式(有鉋手)‧無入嵌工法
拉式(無鉋手)‧入嵌工法
・合鉋
左式(左手用)‧無入嵌工法
右式(右手用)‧入嵌工法
・短鉋
・立鉋
平口工法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主任 張仁吉
鉋是工具也是工藝
工具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科學界過去曾宣稱使用和製造工具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基本特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工藝製作而言,工具同樣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要把工作完成,做得完善,依製作過程中不同的工序、工法,而需要選用合適的工具來進行。
在木工藝的領域,鉋刀是最為基本的手工具。鉋刀的種類繁多,像是小鉋、長鉋、合鉋、短鉋、立鉋等等。針對大木、小木、細木等不同應用範圍,在不同的工作階段,使用鉋刀的型式、尺寸也有分別。科技發達的現代,雖然有各式木工機械、雷射雕刻機輔助木工創作,節省製作時間,但鉋刀仍是木工匠師不可或缺的工作夥伴。
進入木工操作現場,不能不懂得鉋刀的知識與技巧。然而,在臺灣整體木工領域中,卻缺少對於製鉋工藝技藝及知識文本完整的紀錄。製鉋匠師 鹿港司陳瑞華師傅生前慨嘆,經歷數代製鉋經驗的累積,才成就之臺灣鉋百年基業,至今臺灣製鉋技藝幾乎後繼無人,加上文本資料的缺乏,臺灣製鉋工藝瀕臨消失。因而,作者陳虹臻女士從鉋刀產業角度,記錄陳瑞華師傅畢生製鉋經驗,編著而成《臺灣傳統木作手工具鉋之平鉋規格圖繪》這本以臺灣鉋為主角的專業工具書。
本書梳理臺灣鉋專業知識,記錄包含刀刃、壓鐵、鉋台、鉋手等各組成部件數據,詳實繪製臺灣木工常用的平鉋鉋刃及鉋台規格圖說,兼而納入臺灣鉋與日本鉋差異比對,介紹不同式樣的歐洲鉋與金屬鉋。從本書中,我們深切感受到,鉋刀工具的製作本身也是工藝,不管是從鉋台與鉋刀、壓鐵等各組成構件的位置、尺寸、角度以及組裝方法都有要求。藉由本書之付梓,我們期盼能填補臺灣木工文化中缺失的鉋工藝基本資料,使木工藝知識體系更為完備。
臺灣平鉋刀刃工法
世界各國鉋式樣各有特色,刀刃製工大同小異。西式鉋、中國鉋使用全鋼刀片,日本鉋採貼鋼工法。
明清時期,台灣先民從中國帶到台灣的刀刃也是全鋼。日本殖民時期,台灣鉋工法受日本鉋影響,刀刃改採貼鋼工法。現代全鋼刀、貼鋼刀皆使用。
鉋製作過程,刀刃尺寸設定有關鍵性影響,尤其是嵌入鉋台溝槽的倒角刀片,刀片嵌入鉋台多少寬幅最適當?刀片與壓鐵間的數據如何設定能穩定嵌入鉋台,且達到最優質的切削效果?
刀刃規格圖繪
本單元記錄台灣平鉋近代常用的幾款尺寸:1寸2分、1寸4分、1寸6分、1寸8分、2寸、2寸2分、2寸4分;除了台灣本土打造的刀片規格之外,也記錄常用的日本刀刃規格:36mm、42mm、48mm、55mm、60mm、65mm、70mm等;另外目前市面少見的長版台灣刀刃也列入記錄。
台灣長版刀刃並非特殊版,早期也是常態供應(長度4寸/120mm),或者說最早的台灣平鉋刀刃是長版刀刃,在此列出規格數據及繪圖,以作記錄。
本單元台灣刀刃採台寸(分)記錄數據,日本刀刃用公制(mm)記錄,以做區隔。刀刃範例製造年代約1971~2010年。
臺灣平鉋規格圖繪
・小鉋、中小鉋
・小中鉋
・中鉋
推式(有鉋手)‧無入嵌工法
拉式(無鉋手)‧入嵌工法
・長鉋
推式(有鉋手)‧無入嵌工法
拉式(無鉋手)‧入嵌工法
・合鉋
左式(左手用)‧無入嵌工法
右式(右手用)‧入嵌工法
・短鉋
・立鉋
平口工法
此商品暫時沒有評價